近年来,桥东区院在队伍建设中坚持从严管理导向,积极探索创新队伍管理模式,狠抓思想教育、内部监督、目标管理、问责追究等从严管理机制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检察队伍。通过从严管理队伍,推动了检察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理念先行,建立经常性思想教育机制,保持政治过硬本色 。坚持开展周五下午政治学习日活动,组织干警学习相关文件60余份,开展讨论并撰写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300余篇,在局域网上开辟学习教育园地。组织全院干警到西柏坡、邢台抗大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观看电影《焦裕禄》、《杨善洲》,警示教育片《忏悔录》等,让干警接受心灵洗礼,坚定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定期召开思想形势分析会,全面了解和掌握干警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防止和克服不良思想倾向发生。建立谈心制度,交流思想,解决问题,增进团结,凝聚人心。通过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了干警的纪律意识、思想纯洁性和廉洁性,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确保检察权依法正确实施。
二、案管纪检密切配合,全方位开展内部执法监督,打造过硬业务水平。建立案件监督和纪检监督两个监督体系,并相互融合形成一体。案管部门从规范执法抓起,实施案件统一管理,强化对执法各环节阶梯式监管。受理案件时加强对案件程序性审查,案件分流后着重对办案时限、文书的规范使用、案件处理合法性等方面加强案件流程监控,案件办理后加强对所办理的案件进行质量分析,及时地向办案部门提出预警,促进业务部门规范执法,提高案件质量和效率。案管中心将监督的有关情况及时通报纪检监察部门,纪检部门视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为加强内部执法执纪监督,制定了《桥东区院执法办案内部监督实施细则》,监督的重点是当事人不服不立案、不批准逮捕、不起诉、错案赔偿等一系列案件。案前加强对办案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办案人员公正执法自觉性;案中检查办案人员有无滥用职权、违反办案程序、违反办案纪律的情况;案后纪检人员与案管人员联合回访当事人,询问办案人员是否有违法违纪现象。通过全方位地开展监督,有效地促进业务部门规范执法,打造过硬的业务水平。
三、以目标管理为中心,加大通报机制的运用,建设责任过硬、敢于担当的检察队伍。始终坚持将目标管理作为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管理的有力手段,年初,制定《检察机关目标管理办法》,明确分管领导、承办部门及工作人员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机构、人员、制度三落实。围绕目标管理,建立四项通报制度,包括督办通报、信访通报、案件质量通报、纪律作风通报四项通报制度。督办通报是科室、干警在落实上级交办或群众反映的事项中不履行职责或拖延办理的通报;信访通报是科室或干警不当的或错误执法行为引起群众上访的通报;案件质量通报是在执法检查或案件质量分析中暴露出的问题作出的通报;纪律作风通报是科室或干警在日常工作中纪律遵守情况和违法违纪行为作出的通报。发出通报15次,有力地督促干警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对完成有难度和滞后的目标项目每季度梳理、商讨、汇报、反馈,推动目标完成。
四、正风肃纪活动常抓不懈,严格问责追究,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检察队伍。在工作中,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等党的纪律以及检察工作纪律,要求全体干警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十条禁令》、《检察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禁令》等规定。狠抓纪律作风建设,贯彻落实检察机关各项廉洁从检规定,强化干警廉洁自律意识。我院集中开展“五对照、八整治”活动,依托“五进五服务”活动、开通微信和微博等征求意见20余条,对我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对因失职、失管造成案件出问题、队伍出问题的1名干部进行诫勉谈话。严格落实上下班制度,对每月考勤情况进行通报,着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坚绝杜绝酒后驾车和公车私用。实行说情登记制度,杜绝关系案、金钱案、人情案。进一步规范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效能制度,着力解决职责不清、效率不高、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全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党和人民信得过的检察队伍。 |